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背景及概述】[1][2]
帕金森癥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它是黑質內含黑色素的細胞退化,因此輸入到紋狀體尾狀核和殼核的多巴胺能減少所致。病理學上,一些殘存的黑質細胞內有Lerwy體一神經元內直徑8-30微米的粉紅色嗜酸性透明核和灰白色暈的包涵體。病理學的改變和相應的臨床癥狀經常是相對不對稱。帕金森癥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是主要是老年發病,65歲以上發病的約為1%,80歲以上發病的約為2%,發病率在性別方面差別很小。帕金森癥起源于制造多巴胺的大腦細胞等神經細胞的退化,多巴胺是一種神經信號傳輸物質,中樞神經雄中多巴胺缺乏是引起本病各種癥狀體征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中樞神經系統中多巴胺的含量,糾正多巴胺能神經與膽堿能神經兩大系統功能的不平衡,保護變性多巴胺神經元或相關神經元,恢復發生病變的神經系統是治療帕金森癥的出發點。
鹽酸羅匹尼羅(Ropiniro le hy dro chloride),化學名為4-[ 2-(二丙胺基)-乙基]-1 ,3-二氫吲哚-2-酮鹽酸鹽,系英國Smi th Kline-Beecham 公司開發的早期帕金森病(簡稱PD)治療藥物,1996 年首次在英國上市商品名Requip ,是一種強效的選擇性非麥角堿類多巴胺D2-受體激動劑,可直接激發紋狀體多巴胺受體,從而改善運動遲緩、僵直和震顫及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可減輕長期使用左旋多巴而產生的并發癥。FDA 于1998 年批準該品用于PD 征兆和癥狀的起始治療,以及作為L-dopa 的輔助藥物用于晚期PD 患者,2004 年批準其用于治療中度或重度的多動腿綜合征(RLS)。因其適應癥廣、耐受性好、劑量小等優點,鹽酸羅匹尼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適應癥】[3]
主要用于治療早期特發性帕金森病。
【規格】[3]
片劑:0.25mg,1mg,2mg,5mg。
【用法用量】[3]
口服: 成人從0.25mg開始,3次/d,按周逐漸向上調整劑量,即第1周3次/d,餐時服本品0.25mg: 第2周0.5mg,3次/d: 第3周0.75mg,3次/d: 第4周1mg,3次/d。必要時可將劑量增至3mg,3次/d。常用維持量,3~9mg/d。最大劑量為24mg/d。
【藥理作用】 [2][3]
鹽酸羅匹尼羅是多巴胺D2受體激動劑,系選擇性非麥角林多巴胺D2受體激動劑。與其他多巴胺激動劑不同的是,本品有與天然多巴胺極相似的簡單化學結構,作用于紋狀體內突觸后受體,補償多巴胺的不足,補償提高交感神經緊張度。羅匹尼羅還可以對已經出現開關現象的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可直接作用于突觸受體,對其產生持續的刺激,從而緩和L-多巴的運動波動,減輕其動作困難,減少用量。多巴胺受體分為D1和D2共1個亞型,當多巴胺激動劑與D1受體結合時,該復合體就會活化腺營酸環化酶,增加環磷酸腺普的形成,從而促進神經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但此作用的利弊尚待進一步研究。相比之下,激動劑與D2受體結合時,有可能抑制腺營環化酶或對它無影響。D2受體位于紋狀體這被認為與多巴激動的抗效應有關。
【藥代動力學】[3]
鹽酸羅匹尼羅口服生物利用度約為50%。口服劑量在1.0~5.0mg時,其血漿Cmax與劑量呈正比關系,tmax為1.5h。體內無蓄積,主要被氧化代謝,經尿排泄。輕、中度腎功能不良者,不需調整劑量。清除時間約為3.5h。
【藥物相互作用】[3]
鹽酸羅匹尼羅與抗高血壓、抗心律失常、精神抑制、改變細胞色素P450藥物及高劑量雌激素、多巴胺激動劑、乙醇均有相互作用。
【不良反應】[3]
鹽酸羅匹尼羅耐受性良好,多數不良反應與其多巴胺活性有關。單用時常見不良反應為惡心、眩暈、嗜睡:與左旋多巴合用時常見不良反應為運動障礙、惡心、幻覺與意識模糊。其他不良反應尚有下肢水腫、腹痛、暈厥、低血壓、心動過緩。
【注意事項】[3]
1.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
2.嚴重心血管和精神病人慎用。應逐漸緩慢停藥。
【制備】[1]
方法1:以2-甲基-3-硝基苯甲酸為原料合成
以2-甲基-3-硝基苯甲酸為原料,利用硼烷氫化反應,加SOCl2制得酰氯,腈化,水解得到2-甲基-3-硝基苯乙酸,然后再制得酰胺,加氫還原,縮合,氧化水解,最后加氫還原,成鹽得到鹽酸羅匹尼羅,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方法2:以3-溴乙基苯胺為原料合成
以3-溴乙基苯胺為原料,經過成環、氧化、取代、還原得到鹽酸羅匹尼羅,其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方法3:以異苯并二氫吡喃為原料合成
以異苯并二氫吡喃為原料,經過溴化開環,在強堿作用下制得硝基苯乙烯化合物,再經過閉環、還原、取代反應得到鹽酸羅匹尼羅,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方法4:以4-吲哚甲醛為原料合成
以4-吲哚甲醛為原料,經與硝基甲烷反應得到硝基苯乙烯化合物,再經加氫還原、與丙酸加成、還原,最后氧化得到鹽酸羅匹尼羅,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方法5:以鄰溴乙基苯甲醛為原料合成
以鄰溴乙基苯甲醛為原料,經取代、與硝基甲烷反應得到硝基苯乙烯化合物,然后再經環化、氧化、水解等得到鹽酸羅匹尼羅,合成路線如圖 所示。
【主要參考資料】
[1] 黃璐, 趙蓉, 柯見剛, 等. 鹽酸羅匹尼羅合成進展[J].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08, 25(4): 21-24.
[2] 許惠鋼. 鹽酸羅匹尼羅的合成[D]. 浙江大學, 2006.
[3] 新全實用藥物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