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系甲狀腺分泌的一種激素。由L-3-單碘酪氨酸與L-3.5-二碘酪氨酸縮合而成。在甲狀腺組織中及血液中含量遠較甲狀腺素少,但其生物活性則比其高5~10倍。T3有促進物質代謝及能量釋放的作用;亦能促進生長與發育。正常成人甲狀腺每天分泌30μgT3,血漿中20%的T3來自甲狀腺直接分泌,80%來自血漿T4在外周的轉化。
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濃度為95~190ng/dl (1.5~2.9nmol/L),血漿半衰期為1d。T3的濃度雖然比T4明顯低,但T3活性是T4的數倍,所以血的生物效價和T4相似。反T3(reverse T3or rT3) T4經5位脫碘酶作用生成3,3’,5’-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即反T3。血液中rT3的95%以上來自T4在外周的轉化,其生物活性極低,不足T4的1%,其生理意義不清楚。rT3血濃度為總T3的1/3,為25~75ng/dl (0.39~1.15nmol/L)。甲狀腺每天分泌rT3不足5nmol,T4外周轉化為rT345 nmol,rT3的生物半衰期為0.5d。
在低T3綜合征時,由于5’脫碘酶活性下降,T4向T3轉化減少,同時5脫碘酶活性增加,T4向rT3轉化增加,表現T3下降,rT3升高;而甲減時血T3和rT3都下降。甲狀腺功能紊亂顯著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甲狀腺功能紊亂在動脈硬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甲狀腺功能紊亂(如低 T3 綜合征) 與心臟血管硬化的關系,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經常出現 T3 水平降低,而低 T3 水平與冠心病的發生和病變程度有明顯相關性。積累的實驗數據表明,提高術后血漿 T3 或用 T 3 增補于停搏液中,都能促進人體或動物模型體外循環( CPB)手術后或離體心臟復灌后心功能恢復,并具有減輕心肌細胞結構損傷,增強心肌對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1 . 缺碘能導致動物及人血清 T 3 增高。通常認為當碘供應不足時,T 3 分泌增多可能是一種重要的身體內環境調節機制。在地方性甲狀腺腫中也發現有血清 T 3 增高。
2 . 通常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癥,不論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是自主性功能性腺瘤,T 3 濃度均增高。在一組64 例通的甲狀腺中毒癥中發現 T 3濃度波動于232 毫微克/ 100 毫升至 1700 毫微克/10 毫升,平均值為 495毫微克/ 10 毫升。這些數字與正常人及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迥然不同。其他也有類似結果報導。如所預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經用手術、放射性碘或抗甲狀腺藥物治療達到甲狀腺功能正常后,增高的 T 3也降到正常。
3. 自從最初提出 T 3毒性癥候群 (由于過度分泌 T3 而不是T 4,所引起 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以來,3年內又診斷了4 0 例這類患者。其中29 例屬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8例為自主性功能性腺瘤,3例為毒性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這些病人的總 T 4及游離 T 4 濃度均正常,甲狀腺素結合蛋白正常,甲狀腺的放射性碘攝取率正常或增高。所有病例均有總 T3濃度增高,波動于228一 2000 毫微克/10毫升,游離 T3 濃度也增高。
T3 毒性癥候群的臨床表現及對 治療的反應與通常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沒有區別。因而可以認為有些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復發屬于 T 3 毒性癥候群。還觀察到數例通常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病人,在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的早期,他們的 T 4水平雖已降到正常,在臨床上卻仍保持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毒性癥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T3均高于正常,這可能是毒性癥狀的原因。
4. 在臨床上更有意義的是,有些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病人可先經過一段時期的 T3 毒性癥候群,然后才發展成為通常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在過去一年中觀察到 10例早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他們的血清 T3 水平明顯增高,由于癥狀較輕,未予治療。
在1~ 10 月后,其中 4 例出現明顯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典型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其中包括血 T4 增高,符合通常的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的診斷故這 4 例血清T3 的增高是其疾病診斷的早期征兆。其余 6 例病人癥狀持續,但在 1 2 ~ 1 8 月內未見有 T4 增高。
本品為人工合成品。作用與T4相同,但效力比T4大3~5倍。臨床主要用于粘液性水腫昏迷、新生兒呆小病和甲狀腺診斷試驗。
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 為90%~95%。血漿蛋白結合 力較弱,故游離形式較多,易進 入組織。口服后1~3日顯效,停藥后作用持續3~5日。半衰 期正常人為1~1.5日,甲亢者 為0.8日,甲減者為1.5日。靜 注后作用更快。可透過胎盤和乳 汁。約30%在肝臟與葡萄糖醛 酸和硫酸絡合,絡合物經膽汁排 泄,其余由腎臟排泄。
口服:初量 每日10~20μg,以后遞增至每 日80 ~100μg,分2~3次用,病情好轉后,改為維持量每日 20μg。小兒體重10kg以下者每日2.5μg,10kg以上者每日 5μg,以后每隔1周每日增加 5μg,維持量每日10~20μg,分 2~3次用。診斷用,每日60~ 100μg,分3次用,連用6日。
靜注: 粘液性水腫昏迷,初 量每次40~120μg,以后每6小 時靜注5~15μg。給藥數小時顯效后,病人清醒時改口服,每次 25μg,每日3~4次。
如用量適當無任何不良反應。使用過量則引起心動過速、心悸、心絞痛、心律失常、頭痛、神經質、興奮、不安、失眠、骨骼肌痙攣、肌無力、震顫、出汗、潮紅、怕熱、腹瀉、嘔吐、體重減輕等類似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癥狀。減量或停藥可使所有癥狀消失。
1. 對本藥過敏者禁用。
2. 心血管病患者用量開始 應為一日2.5~5μg,分2次用,每2~4周增加一次劑量,直至顯效。如出現心律不齊或心絞 痛,應及時停藥或減量。
1. 糖尿病患者服用甲狀腺激素應視血糖水平適當增加胰島素或降糖藥劑量。
2. 甲狀腺激素與抗凝劑如雙香豆素合用時,后者的抗凝作用增強,可能引起出血。應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整抗凝藥劑量。
3. 本類藥與三環類抗抑郁藥合用時,兩類藥的作用及毒副作用均有所增強,應注意調整劑量。
4. 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藥者,因血液中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增加,合用時甲狀腺激素劑量應適當調整。
5. 考來烯胺或考來替泊可以減弱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兩類藥配伍用時,應間隔4~5小時服用,并定期測定甲狀腺功能。
6. 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外周組織T4向T3的轉化,合用時應注意。
片劑 (鈉鹽):20μg。注射劑 (鈉鹽):20μg。
[1] 新編實用醫學詞典
[2] 中華醫學百科大辭海
[3]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的生理作用
[4] 實用藥物手冊
[5] 新編臨床藥物學
[6] 雷偉程, 徐建軍, 梅贛紅, & 何明. (2005).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在心肌保護中的藥理性預適應作用.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1(5), 2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