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在线一区-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日韩欧美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在线视频-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CAS號數據庫 > 503612-47-3 > 503612-47-3 /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503612-47-3 /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阿哌沙班是直接因子Xa(factor Xa, FXa)抑制劑,作為抗凝劑,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中風和全身性栓塞的風險,也可用于預防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形成。阿哌沙班由輝瑞(Pfizer)與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BMS)聯合研發,于2011年5月18日獲歐洲藥物管理局(EMA)批準上市,之后于2012年12月28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上市,于2012年12月25日獲得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PMDA)批準上市,于2013年1月22日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準上市。

阿哌沙班的銷量在2018年超越了同靶點首個藥物利伐沙班,更是一舉獲得2018全球小分子藥物銷售NO.1,如此成績讓業界驚嘆!而在其背后,這個分子是如何得到的,其過程更為精彩!

1.藥物靶點FXa

Xa因子是凝血級聯反應中的一個蛋白水解酶,功能是將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它的重要性在于通過內在機制或外來刺激引發凝血過程的最后環節。FXa作為酶分子具有放大效應,一個FXa分子可以將上萬個凝血酶原經水解而激活成凝血酶,因而, FXa抑制劑也被認為是更有效率的抗血栓藥。FXa是胰蛋白酶樣的蛋白酶,直接抑制FXa的活性,從而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阻斷血栓形成和凝血。FXa不影響血小板功能,可降低出血的風險,在作用機制上優于凝血酶抑制劑和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1. FXa與阿哌沙班相互作用的X-ray

此外,我們來看看同靶點首個上市藥物-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拜耳公司研發的一種口服藥物,2008年在加拿大和歐盟率先上市,2009 年在我國上市,商品名為拜瑞妥?,用于選擇性髖部或膝全替換手術病人VTE的預防等。

結構上,1998年拜耳公司開始組建團隊開發小分子FXa抑制劑(FXa抑制劑最初源于水蛭),通過高通量篩選(數十萬級別),得到苗頭化合物結構,再通過一系列的優化,最終得到利伐沙班。

而進一步對比看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結構,會發現阿哌沙班在結構上絕對不是很多傳統同類靶點藥物的me-too、me-better,而是經歷了多種結構改造、骨架躍遷等操作,最終得到了新型FXa抑制劑。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2.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結構差異

2.從苗頭化合物到候選化合物

從苗頭到候選再到阿哌沙班,這個過程涉及多種原理和方法,如骨架躍遷、電子等排、分子拼合對接等,操作難度大、工作龐雜!前期工作與大部分藥物發現的目的相同,即提高活性!

普篩→芳脒化合物

起初,多家公司報道了針對FXa的雙芳香脒類抗血栓化合物,杜邦公司通過篩選IIb/IIIa受體拮抗劑(該公司曾深入研究)對FXa的活性,發現以下化合物對FXa的Ki值為38.5μmol·L?1,但結構為單芳脒化合物。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3.普篩得到的單芳脒結構

單芳脒結構→雙芳脒結構

在當時,雙芳脒結構為主流結構,通過將右側四氫異喹啉丁酮酸片段換成苯脒,同時進一步考察化合物對凝血酶(越強越好)和胰蛋白酶(越弱越好)的作用,探究選擇性活性。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4.單芳脒到雙芳脒結構的演變

雙芳脒結構+異噁唑環取代

為降低分子柔性,將異噁唑環與酰胺之間的亞甲基除去,同時在異噁唑環上引入含羰基的側鏈,但沒有突破性進展。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5.引入含羰基側鏈

雙芳脒結構→聯苯結構

逆“大流”,將雙芳脒結構改為聯苯,后發現,聯苯基與FXa的結合腔S4是由Trp215、Tyr99和Phe174等氨基酸殘基構成的疏水腔。分子模擬與FXa的結合特征表明,磺酰基的氧原子與Tyr99發生較強的氫鍵結合,且選擇性很高。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6.引入聯苯結構

聯苯片段+近端苯環優化+側鏈酯基變換

固定間位脒基、異噁唑環的乙酸甲酯基,考察中間的芳環對活性的影響;同時,由于結構中含有酯基,在體內會發生水解,在動物的血漿中有相當比例的游離酸存在,該游離酸對FXa的體內活性顯著低于未水解的酯。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7.近端苯環優化+側鏈酯基變換

異惡唑環→吡唑環

異噁唑啉不是芳香環,含有手性碳原子,同時證明5-位的碳鏈對活性影響不大,進而用吡唑替換異噁唑,活性未變,同時方便合成。后以吡唑結構為優化新起點(IC50已經達到0.13 nM)。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8.吡唑環的引入

吡唑-CH3& -CF3化→活性&選擇性

3-甲基取代的吡唑化合物,對FXa的抑制活性提高了1個數量級,3-三氟甲基取代的吡唑化合物,活性更強。多數化合物有較低的清除率分布容積和較長的半衰期,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于5%,未能達到口服給藥的要求。分子結構中含有堿性較強的脒基(pKa為10.7),在體內分子帶有正電荷,不易過膜吸收,因而口服吸收差。部分化合物PK/PD數據如下。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9.從活性擴展到更多藥學性質

3.候選化合物的確定

DPC-423

芐胺代替苯脒結構,活性略弱于脒基化合物1-2個數量級,但因脒基具有pM水平的高活性,經得起活性的消減,以彌補過膜吸收性,優化藥代+藥效的總效果。

由于降低了分子的堿性,增加了過膜吸收性。在芐胺化合物中,吡唑環上有三氟甲基取代、聯苯的近端苯環2位被氟取代、遠端苯環4-甲磺酰基取代的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最佳、半衰期長達7.5 h,用家兔動靜脈分流血栓形成模型測定的ID50= 1.1 μmol·kg?1·h?1,IC50= 0.15 μmol·L?1。給予這些活性數據和藥代動力學性質,杜邦公司確定了候選化合物,編號為DPC-423,進入開發。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10.DPC-423化學結構

雷扎沙班

構效關系研究表明:DPC-423的甲磺酰基變換成氨磺酰基后,其活性未變,選擇性提高了,但過膜性顯著降低,系因增加了分子極性的緣故;遠端苯環換成吡啶環,活性未變,過膜性仍較低;用咪唑、四氫吡咯或嗎啉置換遠端苯環,增加了助溶基團,提高了過膜性,但也因此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97%,也是活性降低的原因;為調整藥代、維持活性強度和選擇性,宜用1-(2-甲基咪唑)基取代;變換咪唑環上的取代基,羥甲基和氨甲基可能因極性強而降低活性;最終發現雷扎沙班(razaxaban),以鹽酸鹽形式進行臨床研究,口服預防和治療深度靜脈栓塞疾病。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11.雷扎沙班化學結構

BMS740808

考慮到酰胺鍵可能在體內被水解成吡唑甲酸和聯芳胺,后者具有潛在的致突變作用的風險,因而需要避免產生毒性的警戒結構,基于結構變換最小原則,將酰胺環合到吡唑環上,形成并合的雜環結構,以提高代謝穩定性。

將雷扎沙班的氨基苯并異噁唑與雜環并合吡唑連接,合成了一類新的化合物,構效關系總結如下:(1)變換遠端苯環上的叔胺基,二甲胺甲基和3-R-羥基四氫吡咯活性最強,體內抗凝作用也最強。(2)在近端苯環的鄰位引入氟原子,比相應的化合物活性弱。(3)3-羥基四氫吡咯R構型活性比其S構型強3倍,體內抗凝活性也強于S構型。(4)吡唑環上的三氟甲基用甲基代替,活性降低。比格犬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以下化合物具有最好的性質,即BMS740808。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12.BMS740808化學結構

4.阿哌沙班的誕生

候選物為化合物DPC423、雷扎沙班、BMS740808,下一步是將這些片段作進一步的優化組合,從體外 FXa 活性、選擇性、體內抗凝作用和藥代性質等多維度進行優化,以確定更優結構。

將苯甲醚、吡唑并二氫吡啶酮、聯苯叔胺等優勢片段拼接起來,變換吡唑環上的取代基,合成系列化合物。其中化合物如甲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和四唑基等與三氟甲基化合物相比,都有較高的活性和選擇性,體內抗凝作用顯著強于BMS740808,提示這些基團可以移植在不同的母核上。相對比較,下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較低的清除率(CL = 0.32L·kg?1·h?1)、半衰期t1/2為5.6 h,口服生物利用度F=100%,因而將氨甲酰基固定,進一步優化。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13.氨甲酰結構的固定

在進行上述結構優化中,另一個同時研究的是探索遠端苯環取代基的變換對活性影響,發現單苯環的對位N-甲基乙酰氨基取代是獨特的,因為游離氨基或其他相關的基團活性都很差,提示,酰化的仲胺應是參與結合的重要基團。

氨甲酰基取代和候選物的確定糾正了三氟甲基過強的脂溶性,結合遠端苯環對位N-甲基乙酰氨基取代,得到下述化合物,體外抑制FXa和體內抗凝血作用以及選擇性都很強。對人體的蛋白酶和肝臟CYP的活性很弱,如遠端苯環含內酰胺結構化合物與肝微粒體溫孵的半衰期>100 min,Caco-2細胞的過膜性也非常高,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7%,家兔抗血栓的IC50=329 nmol·L?1,口服半衰期為5.8 h,口服生物利用度F=58%。終于,我們的小分子藥王阿哌沙班,誕生了!

阿哌沙班的誕生之路

圖14.阿哌沙班終誕生

5.小結

阿哌沙班的分子結構設計過程,可謂精益求精!在早期獲得多個活性非常非常好的化合物時,并未冒進,急于開發,而是繼續對活性進行研究,以期為后續的成藥性結構改造打下足夠犧牲活性的“量”!

其結構改造的原理和方法看似廣譜,實則表現出很贊的有機結合程度,尤其是跨越了利伐沙班的骨架結構以及早期苗頭化合物的雙脒結構,這種大膽放棄“經典結構”的舉動對于國內藥物分子的開發來說很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

1.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isoxazolinederivatives as factor Xa inhibitors. J Med Chem.1999. DOI:10.1021/jm980406a.

2. Discovery of 1-[3-(aminomethyl)phenyl]-N-[3-fluoro-2'-(methylsulfonyl)-[1,1'-biphenyl]-4-yl]-

3-(trifluoromethyl)-1H-pyrazole-5-carboxamide(DPC423), a highly potent, selective, and orallybioavailable inhibitor of blood coagulationfactor Xa. 2001. DOI: 10.1016/S0030-

4018(98)00117-5.

3.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novel guanidine/benzamidinemimics:potent and orally bioavailable factor Xa inhibitors as novel anticoagulants. 2003.DOI: 10.1021/jm020578e.

4. Discovery of 1-(4-methoxyphenyl)-7-oxo-6-(4-(2-oxopiperidin-1-yl)phenyl)-4,5,6,7-tetrahydro-1H-pyrazolo[3,4-c]pyridine-3-carboxamide(Apixaban,BMS-562247),a highly potent,selective,efficacious,and orally bioavailable inhibitor of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Xa. 2007.DOI: org/10.1021/jm070245n.

5. Discovery of potent, efficacious, and orallybioavailable inhibitors of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Xa with neutral P1 moieties. DOI: 10.1016/j.bmcl.2006.08.027.

6. 阿哌沙班創制的多維優化.郭宗儒

7. 凝血因子Xa直接抑制劑的研究現狀及應用. 2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特摩丝| 湖南金鹰卡通节目表| 对会长的忠告未增减| 房斌| 陈奂生上城| 密探| 西湖地图| call me by your name电影| 侠侣探案| 小小少年电影简介| 小红书如何开通店铺| 深海蛇难 电影| cctv6电影节目表| 黄婉伶| 电影《盲井》| 激情小视频在线| | 汤姆·威尔金森| 复仇在我电影完整版高清在线播放| 我们的日子电视剧演员表| 郑中基的电影全部作品| 火火| 广场舞100首视频| 宫心计演员表介绍| 咖啡王子一号店| 陈薇薇简介 个人资料| 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吉他谱| sexo| 恐怖地带| 大海啊故乡钢琴谱| 地下道的美人鱼| 间宫祥太朗| 武林外传一共多少集| 龟兔赛跑的故事视频| 微信头像大全500张| 阿修罗城之瞳| 风花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 女脱衣| 卡士酸奶尽量少吃| 来5566最新av在线电影| 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