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腺嘌呤是一種有機堿,化學成分為6-氨基嘌呤。腺嘌呤與鳥嘌呤一起構成核酸中的兩種主要嘌呤堿,與核糖或脫氧核糖通過糖苷鍵結合形成腺苷或脫氧腺苷;其三磷酸的化合物分別是腺苷二磷酸和脫氧腺苷三磷酸,是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生物合成過程中腺嘌呤的前體。此外,環腺苷酸及許多輔酶中都含有腺嘌呤,因而它在細胞代謝及能量交換中起著重要作用。
先將計量好的110重量份的醋酐加入干燥的反應釜中,同時開啟攪拌,緩慢投入38重量份的腺苷,用夾套加熱至110℃,利用夾套余溫使腺苷溶解,溶清后,加入2.5重量份的硼酸,在110℃保溫反應, 1.5小時后反應液逐漸渾濁,繼續110℃保溫反應10小時后降溫過夜;(2)將上述反應液抽濾分離,濾餅即為乙酰腺嘌呤,烘干后備用;(3)步驟(2)中的母液通過負壓濃縮醋酸與醋酐混合液至干,得到的糖漿,在預先準備好的反應釜中加入計量好的100重量份水后將糖漿抽入釜內,用水洗滌、降溫至20℃結晶,過濾后得到粗品四乙酰核糖;(4)步驟3中的粗品四乙酰核糖通過100重量份的工業甲醇溶解,用1重量份的活性炭脫色,過濾后冷卻結晶過夜;(5)將結晶好的四乙酰核糖通過離心分離得到四乙酰核糖濕品,將四乙酰核糖濕品投入雙錐干燥機在70℃下烘干,烘干后包裝的到四乙酰核糖;(6)將計量好的300重量份的水抽入反應釜中,開啟攪拌,加入15重量份的氫氧化鈉,投完后,緩慢將計量好的在步驟(2)中得到乙酰腺嘌呤投入反應釜,投料結束后升溫至60℃,待乙酰腺嘌呤全部溶解后加入1重量份活性炭,繼續60℃保溫脫色1小時,過濾分離活性炭;(7)過濾完畢后,母液繼續升溫至90℃保溫堿解2小時后降溫至40℃,開始用8重量份的鹽酸中和至中性,析出腺嘌呤;(8)中和結束后,降溫過夜;離心得到腺嘌呤濕品;(9)腺嘌呤濕品在110℃下烘干后即完成制備。
將腺嘌呤的種子接種到如下培養基中,葡萄糖15g/L,玉米漿100g/L,黃豆粉10g/L,酵母粉5g/L,植物多肽粉10g/L,豆粕粉25g/L,尿素1g/L,甘氨酸5g/L,丙氨酸2g/L,硫酸亞鐵1.5g/L,硫酸鎂0.5g/L,磷酸二氫鉀5g/L,磷酸氫二銨8g/L,氯化鈣2g/L,谷氨酸鈉10g/L,蛋氨酸1.5g/L,組氨酸0.5g/L,消泡劑0.4ml/L,培養溫度34℃,空氣流量0.3-0.8VVM,發酵周期45小時,檢測腺嘌呤含量12.5g/L。
一種新型合成腺嘌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首先把乙酰次黃嘌呤分散于1,2- 二氯乙烷中,然后加入到反應釜,緩慢投入無水 吡啶和三乙胺,攪拌升溫至110℃-120℃,加入三氯氧磷保溫反應50-80分鐘,繼續110℃- 120℃保溫反應4-6小時后降溫至15℃左右,靜至過夜;
(2)將上述反應液過濾,再加入氨水/ 甲醇混合液中,進行氨解,烘干得到腺嘌呤粗品;
(3)將得到的腺嘌呤粗品投入反應釜,投料結束后升溫至80℃使之溶清,待腺嘌呤全部 溶解后加入活性炭進行脫色,繼續80℃保溫脫色2小時,過濾分離活性炭;
(4)過濾完畢后,進行氨解,結晶,抽濾,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烘干,即得腺嘌呤純品。
[1] 衛生學大辭典
[2] [中國發明] CN201410189028.4 一種腺嘌呤合成工藝
[3] [中國發明] CN201910405324.6 一種發酵生產腺嘌呤的方法
[4] [中國發明] CN201710934705.4 一種新型合成腺嘌呤的方法